![]() |
PVC材料是塑料裝飾材料的一種。PVC是聚氯乙烯材料的簡稱,是以聚氯乙烯樹脂為主要原料,加入適量的抗老化劑、改性劑等,經混煉、壓延、真空吸塑等工藝而成的材料。制作貴賓卡和一些日常生活中使用的便利卡等都是同材料制作
PVC材料具有輕質、隔熱、保溫、防潮、阻燃、施工簡便等特點。規格、色彩、圖案繁多,極富裝飾性,可應用于居室內墻和吊頂的裝飾,是塑料類材料中應用最為廣泛的裝飾材料之一。pvc條碼卡的特點就是,此卡經印刷制成所以色澤方便具有艷麗多樣化
世界上約有225種以上的一維條碼,每種一維條碼都有自己的一套編碼規格,規定每個字母(可能是文字或數字或文數字)是由幾個線條(Bar)及幾個空白(Space)組成,以及字母的排列。一般較流行的一維條碼有 39碼、EAN碼、UPC 碼、128碼,以及專門用于書刊管理的ISBN、ISSN等。
各種一維條碼的發明年代歸納于表 1. 1,標準制定年代則歸納于表 1. 2。表1.1 一維條碼發明年代表 年 條碼名稱 發明人或公司 特殊意義 1949 Bull’s Eye Code(公牛眼碼) N. Joe Woodland, Bernard Silver 第一個條碼 1973 UPC IBM 首次大規模應用的條碼 1972 Codabar Monarch Marking System 1974 39碼 David C. Allias (Intermec) 第一個商業性文數字條碼 1976 EAN EAN協會 1981 Code 128 1983 Code 93 表1.2 一維條碼標準制定年代表 年 條碼 納入標準 1982 Code39 Military Standard 1189 1983 Code39, Interleaved 2 of 5, Codabar ANSI MH10.8M 1984 UPC ANSI MH10.8M 1984 Code39 AIAG標準 1984 Code39 HIBC標準 從UPC以後,為滿足不同的應用需求,陸陸續續發展出各種不同的條碼標準和規格,時至今日,條碼已成為商業自動化不可缺少的基本條件。條碼可分為一維條碼 (One Dimensional Barcode, 1D) 和二維碼(Two Dimensional Code, 2D)兩大類,到目前為止在商品上的應用仍以一維條碼為主,故一維條碼又被稱為商品條碼,二維碼則是另一種漸受重視的條碼,其功能較一維條碼強,應用范圍更加廣泛,詳細內容將在下一章介紹。 到目前為止,全世界一維條碼為止的種類達225種左右,本書僅介紹最通用的標準,如UPC、EAN、39碼、128碼等。此外,書籍和期刊也有國際統一的編碼,特稱為ISBN(國際標準書號)和ISSN(國際標準叢刊號)。